导入数据...
 
学院简介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简介

一、学院概况

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是在四川省委宣传部关心和指导下成立的教学科研机构,是以中华传统文化及巴蜀文化研究为特色的跨学科、跨领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平台。学院于2018年10月成立,挂靠文学院。此后,学院在执行院长刘敏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工作,创办了全校第一个新文科实验班——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新文科实验班;将大型学术集刊《国学》确定为院刊,并持续出版。2020年8月,学院入选首批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

image.png

2020年9月,学院独立设置,由时任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川兼任学院院长,阳家全任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勇任学院副院长;2025年4月起,曹成建任学院院长。学院设党政办公室、教学管理办公室,现有专任教师33人。

学院现有以下科研平台: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普及基地(省级社科普及基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省级)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教育研究院(厅级)

中华文化与西南区域文明互动研究中心

简帛与石刻文字研究中心

华西边疆研究所

革命文献研究院

学院在研国家社科项目1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部级社科项目3项,省社科项目19项。

学院着眼薪火相传,继承和发扬四川师范大学优良传统,推动传统学科代有传承、发扬光大;着力融合传承,坚持深入民间、走向社会、走入基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相融相通,实现活态传承,有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院在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承普及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学院参与实施并申报的教学成果“扎根巴蜀大地培养时代新人 构建‘一院多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院教师多次担任全省大学、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主讲教师。

二、学术研究

(一)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项目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时间

1

刘俞廷

历代辞赋饮食书写研究

2024

2

闫超文

禅宗文献词语语义演变研究

2024

3

邹 敏

中国台湾地区所藏国民政府处理西藏事务档案整理与研究(1931-1945)

2024

4

夏心言

清代宫廷花部曲本文献整理编目研究

2024

5

吴艾坪

清代成都将军促进边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2024

6

王 川

中国西藏地区近现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

2023

7

赵艺兰

宋代宫廷乐舞研究

2023

8

成 飞

清代青川滇方志书写中的西藏观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2023

9

王 川

清代驻藏大臣汉文文献整理与研究

2022

10

陈沛杉

西藏地方同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书写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2

11

曹 娜

战国竹简所见商史资料的整理与研究

2022

12

王 勇

基于语料库的《唐宋禅宗语言辞典》编纂

2021

 

部级项目

序号

姓 名

项目名称

时间

1

邓永江

“藏羌彝走廊”各民族口头文学的共同意识研究

2024

2

王 勇

中国方言口传文化集·四川 曲艺卷

2023

3

邓永江

汉译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研究

2022

 

省级项目

序号

姓名

项目名称

时间

1

王 勇

清代四川白话宣讲小说方言字整理与研究(重点)

2025

2

吴艾坪

清代满文史料对藏彝走廊多民族交融的书写研究

2025

3

陈丁漫

流动融居进程中成渝城市群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社区建设调查研究

2025

4

王 川

大统一与大后方(省政府调研课题)

2024

5

邓永江

汉译四川少数民族口头文学理论共同意识研究

2024

6

陈沛杉

“共学”视域下的生涯教育数智赋能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重点)

2024

7

邹 敏

四川民族地区以抗战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2024

8

成 飞

清代四川方志中的西南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书写研究

2023

9

成 飞

清代川西北地方志中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书写研究

2023

10

陈昱昊

《乐邦文类》与宋代净土信仰发展研究

2023

11

曹 娜

天回医简所涉历史地理问题综合研究

2023

12

闫超文

日本汉籍《五家正宗赞助桀》整理与文字研究

2023

13

黎 飞

民国时期四川基层图书馆与社会互动研究

2022

14

赵艺兰

唐宋礼仪舞蹈研究

2022

15

成 飞

清代四川方志书写中的汉藏多民族文化交融互动研究

2022

16

王 勇

川籍名僧圆悟克勤禅师著作词汇研究

2021

 

(二)学术论著

学院教师著作

序号

著作名称

作者

出版社

时间

1

元明清时期云南文昌信仰碑刻文献辑录与研究

杨荣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5

2

古代巴蜀与南方丝绸之路区域互动研究

邹 敏
刘双怡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25

3

中国图书馆社团活动编年史(1916-1949)

黎 飞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25

4

精“碉”细琢:藏羌碉楼营造记忆

刘 波
蔡 威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4

6

李调元研究文选

王 川
陈 鹤
邹 敏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3

7

曾巩文学研究

于晓川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

8

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

王 川

中华书局

2022

9

百年扬雄研究文献综录·语言学卷

王 勇

巴蜀书社

2022

10

近代汉语词汇理据研究

王 勇

上海三联书店

2022

12

红军长征与四川史事研究

邹 敏
朱晓舟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1

14

裁金簇翠——宋代女性的冠子与生活

赵艺兰

成都时代出版社

2021

15

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少数民族卷)

王 川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20

 

(三)学术刊物

学院院刊《国学》集刊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杰出社会科学家谢桃坊研究员执行主编,已连续出版13集。

学院创办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创刊号于2022年问世,现已出版3集。

国学(1).jpg集刊(1).jpg

三、人才培养

第一,配合学校教务处、研究生院等单位,制定了《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教育实施方案》,设计并实施了“分层分类”培养模式,形成“博观厚积”“颐情典坟”“澡身浴德”“依仁游艺”“格物致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五大板块,开设相关课程10余门。

第二,与文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资源共享,在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两个一级学科下自设中国典籍与文化、文化史两个专业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第三,与校团委合作组织实施暑期社会实践中华传统文化专项项目,每年支持30余支队伍深入巴山蜀水挖掘、保护、传承巴蜀文化。

第四,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川历史名人文化、教育家精神、近代四川革命家精神等融入大学生生涯职业规划教育,融入课程思政。

四、社会服务

学院面向地方政府、文化单位、中小学校,将科研成果转化培根铸魂、以文化人的重要资源,因对象而制宜,积极承接对外合作项目,着力提升地方文化建设品位、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目前,学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文化培训。一方面,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专题培训;另一方面,依托四川省高校干部(师资)培训中心、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等校内单位,开设中华文化、巴蜀文化相关课程,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融入非学历教育体系。

第二,公益讲座。在校内举办“中华文化系列讲座”;应校内外各单位邀请,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成员,提供文化讲座;与校外文化单位联合举办系列讲座。

第三,地方文化建设。学院主持实施或参与完成了“藏汉双语国学经典编纂”“洛带客家方言数据库建设”“成都语言体验馆建设”“海南习文堂文化有限公司文化咨询”“巴蜀文化地图研究”“广元市历史文化研究”“创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县”等地方文化项目;在井研县廖平经学堂设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普及实训基地”,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大竹实验学校设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在龙泉驿区青台山中学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教育研究院分实践基地”。

第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材。编撰出版了《成都寻古录:从文物读成都》、《我的家在巴蜀》(初中版)、《诗词中的美食》《古诗三会读本——小学必背古诗 诵读 吟唱 书写》《洛地为家 客言客语》《巴人英雄廪君》等普及读物。

 

展望未来,学院将在省委宣传部、学校党政领导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研究、阐发和弘扬,借助全校人文社科研究资源,加强学院内涵建设,进一步“建好、建强”学院平台,将学院打造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在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