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校本科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培育体系优化设置工作,增强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养成自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2021年6月29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在狮子山校区嘤鸣园F202会议室召开了本科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讨论会。

会议由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王川主持。教务处处长毕剑、文学院院长刘敏、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汪洪亮、哲学学院(筹)副院长雷勇、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副部长杨俊、校团委兼职副书记赵汝斌及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毕剑处长介绍,学校要求通过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将学生培养成内外兼修的高素质人才。长期以来,学校以美育系列课程改革建设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抓手之一,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凸显人才培养的“川师品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传统文化课程方面,教务处协同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设计实施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校内各类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已基本覆盖中华传统文化各领域。下一步,教务处将协同相关部门和学院,大力推动巴蜀文化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逐步体现课程体系的巴蜀文化特色。

会议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证书授予制度展开讨论。与会人员就版块设置、学分设置、内容设置等多个方面各抒己见。经过热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了“1+1+N+1”的初步构想,即学生在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技艺传习、社团实践等四个方面达到相应要求,便可申请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证书。

王川强调,会议卓有成效,形成了初步方案。接下来要结合国家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要求以及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形成成文制度,并尽快实施。该制度的实施将提高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对陶铸我校学生的文化气质大有裨益。
编辑:中华传统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