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脱贫攻坚的实践表明,教育扶贫提升了贫困家庭的脱贫能力,开拓了贫困人口子女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当前,我国已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但老少边穷地区相对贫困问题仍然有待解决,通过加强民族地区学生生涯教育帮扶,不仅可以助力该地区学生更好择业就业,更是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区六州(市)交界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地级行政区。作为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之一,四川省将于今年6月正式实施首次新高考。为了更好地帮助民族地区考生解读四川省新高考招生政策,合理地进行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2025年5月5日至5月6日,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陈沛杉副教授带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共学视域下的生涯教育数智赋能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课题组走进甘孜州数所中学,开展四川师范大学招生宣讲,举办“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涯教育数智赋能”系列讲座。
5月5日下午三点项目组抵达泸定县城。一个小时后,项目组来到宣讲调研首站——泸定中学。泸定中学校长方润根及全校师生对课题组团队来校讲座表示热烈欢迎。方润根校长是浙江学军中学校长(浙江学军中学2023年8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2024年这一数字达94人),2022年在中组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安排下,来到泸定中学担任校长,开展为期3年的帮扶工作。方校长希望以生涯教育基地建设为契机,增强校际互动交流;并表达了与我校强烈的合作意愿,期待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川师学子进入泸定中学任教。副校长邓琳昌为课题组介绍了甘孜州学生整体选科组合特点以及学校高三学生备考现状。讲座结束后,双方就完善教育援藏机制展开深入探讨。
泸定中学讲座现场图片(第40讲)
5月6日清晨,项目组一行开启了第二日的中学宣讲活动。早上八点半到达了第二站——甘孜州高级中学。甘孜州高级中学位于泸定县教育园区,距泸定中学仅十分钟车程。一进校园,甘孜州高级中学张宁主任便引领课题组成员来到校园广场旁的“高考录取榜”前,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榜上同学的高考去向。张宁主任介绍道:“学校百分之七十的同学都是藏族学生”“这几个尖子生平时成绩都不错,最后都去了你们川师”。课题组借此进一步了解了学校的升学率、办学模式、人才引进政策等情况。上午九点半,讲座正式开始。陈沛杉副教授首先以自身的高考经历引入,并分享了课题组其它成员的高考与保研考研故事,现场气氛活跃。宣讲团队为同学们介绍了当前新高考的实施进程以及新高考改革的“八新”变化,同时对志愿填报策略、参考历史数据经验、各批次志愿填报思路、优先思考因素和填报技巧等五大板块进行了详细解读。赵华强校长与全场500余名高三学生认真聆听并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讲座结束后,双方就共建生涯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生涯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沟通。
甘孜州高级中学讲座现场图片(第41讲)
离开泸定,项目组紧接着转场康定,最后一场分享会于康定中学举行。与泸定相比,康定整体海拔攀升约一千米,气温骤降十度,五月的康定气温不足十摄氏度。6日下午一点半,项目组抵达康定新城,一下车便下起了倾盆大雨,但康定中学的同学们热情不减,积极踊跃提问。陈沛杉副教授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重点解读了国家专项与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定向招生及民族班等与同学们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报考时的注意事项,鼓励同学们结合自身兴趣、未来规划与国家人才需求进行专业选择。讲座结束后,四川师范大学与康定中学达成了共建生涯教育基地实施教育帮扶的合作意向。
康定中学讲座现场图片(第42讲)
此次为期两天的甘孜州招生宣讲活动圆满收官。活动不仅为当地学子解读了新高考政策,分享了志愿填报策略,更以教育扶贫的生动实践,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通过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生涯教育” 系列讲座与 “生涯教育数智赋能” 分享会,打破了地域与资源的壁垒,帮助泸定中学、甘孜州高级中学、康定中学的学子们拓宽视野,掌握科学规划学业与职业的方法,以知识点燃了学生们的人生希望。同时,本次活动也进一步加强了高校与中学的合作联动,为少数民族地区搭建起人才培养的桥梁,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了坚实力量。
编辑:王旭 审核:王勇 终审:阳家全
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6) (成龙校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邮编:610101)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信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