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书讯 | 宋史专著《恍惚斋两宋史论集》
时间:2020-12-02 00:00:00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查看:165

宋朝是盛世还是衰世?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社会吗?厓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个论调是否靠谱呢?宋史名家、四川师范大学张邦炜教授的《恍惚斋两宋史论集》(2019年出版,河北大学出版社)对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一一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恍惚斋截图.png


《恍惚斋两宋史论集》分为三辑,第一辑“两宋概观”收录文稿10篇,涉及四个论题。其一,宋朝的时代属性是盛世还是衰世。作者写下《不必美化赵宋王朝》、《瞻前顾后看宋代》、《宋朝“最腐败”论商讨》三文。鉴于而今“盛世”说已取代“衰世”论成为更为流行的说法,作者特地将《不必美化》置于《瞻前顾后》之前。其二,宋代的社会属性。针对宋代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社会的说法,作者表达了不同看法。其三,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作者认为重文轻武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规定下来的国策,而是逐渐形成的潜规则。其四,两宋的主要差异。在作者看来,和平环境是差异的主要原因。《应当怎样看待宋元易代》则针对“厓山之后无中国”的传言而作。

第二辑“唐宋变革”收录文稿7篇。眼下“走出唐宋变革论”的主张格外引人注目,作者认为有必要给唐宋变革论降降温,凡事一“热”往往就出问题,甚至出现“唐宋变革是个筐,一切变化往里装”之类的怪像。所谓“走出”即告别,应告别的是对唐宋变革的一般性介绍和贴标签式“研究”。作者撰文从教育制度、社会流动、家族盛衰等角度作力所能及的阐述,试图让唐宋变革论丰满些。

第三辑“天水人物”收录文稿9篇,论及赵抃、黄庭坚、范成大等七位宋代历史文化名人。这些人物除王安石一人而外,都与四川颇有渊源,论述这些人物,张教授不满足于弄清其生平事迹,总想提出并探讨一些相关问题。作者认为历史名人研究中应当具有总体意识、全局观念,须联系当时的制度文化背景。

 

张邦炜先生.png


张邦炜先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长期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社会史。本书系继《宋代婚姻家族史论》、《宋代政治文化史论》、《恍惚斋两宋史随笔》之后,结集刊行的又一册个人文集。顾炎武说:"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张教授年逾古稀,学术著作等身却依然严于律己,实不多见。

 


编辑:中华传统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