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天府之国的四川历史悠久,巴蜀文化让世人侧目,金沙文明,三星堆文明改写了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华文明。研究巴蜀文明,中华传统文化对四川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
四川师范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兼中华传统文化学院院长王川教授为2021年“国培计划”德阳市骨干教师提升项目培训四川师范大学初中历史班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巴蜀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专题讲座。
2021年5月15日9点,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第6教学楼117教室,《巴蜀历史与文化传承》的专题讲座正式开始。
本次讲座由培训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国培专家”、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辉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川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由此引出巴蜀文化。并提到了巴、蜀之间的区别。特别讲到德阳历史老师应该对三星堆遗址和巴蜀文化有所了解。
王川又讲到了文化自信的三重内涵:第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他举出钱钟书、吴宓、陈寅恪求学的例子。第二,对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他用佛教“不依华情,则梵事难立”和观音形象在华夏的形象演变来说明道路自信内在于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第三,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一个包容的文化。四川文化是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结合,正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接下来王川主要讲述了巴蜀简史和巴蜀文化的来源。巴蜀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川渝分治,其中特别提到了四川名字的来历。“巴蜀文化”的概念是在卫聚贤先生主持出版的《说文月刊》 之《 巴蜀文化专号》中提出。他还讲解了古巴、古蜀的来历,以及“巴”和“蜀”字的涵义,“巴”字来源于蛇,“蜀”字来源于野蚕,于是便有了“以蛇释巴,以蚕释蜀”的近代解释。讲座最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硕士生导师高远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并对王川教授表示感谢。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以上内容转自四川师大历史教育研究公众号
【编辑: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