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深入展开和相关著作的汉译出版,“新清史”近来成为学术界的热议话题。为进一步增进历史学陶行知创新实验班学生对“新清史”的了解,拓宽学术视野,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城学者张继焦先生做客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为同学们带来“边疆地区的中心化或边缘化:与‘新清史’对话”的专题讲座。
陈辉副院长主持讲座
讲座于2021年7月4日上午10点开始。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陈辉主持了本次讲座。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副院长王勇、教师陈丁漫,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马磊、成荫、陈向阳,文学院教师李国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钰,西南民族大学教师白万东、杨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部分研究生及2020级历史学陶行知创新实验班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张继焦先生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主题:“海南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是否反映了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之间的关系?”。随后,张继焦先生讲解了自己的文献综述,介绍了如何确立分析框架,教育的本质以及古代海南教育的事实。同时,张继焦先生运用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向现场听众介绍了两种重要的研究分析方法:不同阶段分析法与不同类型分析法。在讲到边疆地区古代教育体系的发展时,张继焦先生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伞式社会”与“蜂窝型社会”的概念,如“伞式社会”的“父爱式”支持关系——官办教育、“亲戚式”支持关系——官助民办教育、“朋友式”支持关系——官倡民建教育、琼籍官员支持发展的教育等几种形式。最后,张继焦先生总结道:“从海南古代教育体系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官方伞式力量还是民间蜂窝式力量,都有力促进边疆地区海南的政治、教育和人民越来越中心化,而不是越来越边缘化。”同时对于讲座现场的青年学者、学生们,张继焦先生给予了殷厚的期望:“加强与‘新清史’对话,加强探讨边疆地区的中心化而不是边缘化问题,将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学人们,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马磊博士评议讲座
李国太博士提问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马磊博士对本次讲座进行评议。他认为张继焦先生研究历史、关注边疆地区的视角、理论以及实践方式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希望同学们认真思考、学以致用。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就讲座内容竞相发问,张继焦先生一一予以详细解答。最后,讲座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
【编辑: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