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邹敏
职称:副教授
导师情况:硕士生导师
学位:博士
研究方向:康藏近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个人简介
邹敏,女,重庆彭水人,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成员、四川历史名人文化普及基地专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康藏近代史,兼及道教历史与文化。已主编著作1部;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藏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
成果情况
一、著作
《红军长征与四川史事研究》,202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调元研究文选》,2023年,四川人民出版
二、论文
1.《以教翼政: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传昭布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2.《1949年噶厦政府“驱逐国民政府驻藏官员事件”再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第2期;
3.《台湾道教灵宝派传承与发展述略》,《宗教学研究》,2018年第2期;
4.《民国时期拉萨城市生活初论》,《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5.《国民政府布施藏传佛教的年度个案:戴新三<拉萨日记>1943年传昭布施记载初探》,《中国藏学》,2014年第3期;
6.《“藏警案”及其对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影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4期,二作;
7.《国家在场:1943年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传昭布施之个案分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5年第3期;
8.《1942年“藏警案”的历史记忆文本与基本史实——兼述“独立”与“反独立”的博弈》,《藏学学刊》,第12辑,2015年;
9.《一个真实的康巴和她的历史:格勒博士新著<康巴史话>读后》,《中国藏学》,2015年第3期,二作;
10.《当代台湾宫观法会仪式——以彰化县大村乡慈圣宫“辛卯年启建入火安座祈安礼斗三天法会”为例》,《地方文化研究》,第11辑,2017年;
11.《〈番僧源流考〉补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二作;
12.《〈番僧源流考〉补注续》,《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3.《西藏政治和西藏人物》,《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14.《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知与决策》,《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15.《蜀中才学与川菜:基于〈醒园录〉与〈中馈录〉的分析》,《巴蜀史志》,2023年第6期。
16.《设想、期许与因应:再论热振事件的影响》,《藏学学刊》第29辑,2023年12月。
三、主持项目
(一)纵向项目
1.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与治藏主权研究(1940-1944)》,已结题为良好;
2.主持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台湾地区所藏国民政府处理西藏事务档案整理与研究(1931—1945)》(项目编号:24 X MZ012;在研);
3.主持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青年课题《四川民族地区以抗战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SC24ZL012,在研);
4.主持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都西南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度重点项目《成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项目编号:XNWH-2024-ZD-01,在研);
(二)横向项目
1.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党的十九大研究专项”;
2.2020年四川师范大学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校级专项;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点项目《陈锡璋驻藏时期对于国家在藏主权维护的研究(1946-1949)》;
4.四川师范大学中华文化与西南区域文明互动研究中心2021年度项目《民国后期西藏地方所见祖国文化与异域文化交融研究》;
5.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度重点项目《巴蜀学者叶秉诚<中国通史>整理与研究》。
授课情况
研究生课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史学概论》《四川及其周边地区近现代史》
编辑: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地址:(狮子山校区)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6) (成龙校区) 成都市龙泉驿区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邮编:610101) © All Right Reserved . 四川师范大学 版权所有 (四川师范大学网信处制作维护) 蜀ICP备05026983号 信息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