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蔡威
时间:2023-07-07 10:18:04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学院   查看:1620

姓名:蔡威

职称:助理研究员

学位:博士

邮箱:1529140333@qq.com

研究方向:西南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文学人类学

个人简介

蔡威,男,汉族,贵州威宁人,1993年9月出生,西南民族大学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助理研究员,四川历史名人文化普及基地副主任、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成员。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在《宗教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精“碉”细琢——藏羌碉楼营造技艺》(合著);主持科研项目多项。

成果情况

一、论文

《藏羌彝走廊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文学人类学研究》2024年第1辑。

《川滇黔毗邻地带苗族“解簸箕”仪式的人类学考察研究》,《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3期。

《心怀天下的蜀中第一才女——薛涛》,《巴蜀史志》,2023年第6期。

《长征时期西南少数民族红色民歌研究——以川、滇、黔为例》,《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

《向死而生:贵州龙里吴氏五寨岩洞葬与苗族人观》,《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3年第2期。

《彝族传统民歌与流行音乐交汇的时代文化记忆研究》,《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阿来的文学书写与社会反思——以<蘑菇圈>为例》,《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

《生死之交:藏羌彝走廊苗族丧礼的族群互动》,《老西藏精神研究》第6辑,线装书局,2023年。

《顶天立地:藏族碉楼的人观研究——以丹巴县为例》,《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2年4期。

《历史名人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旅发展——以武则天为例》,《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第1辑,四川民族出版社,2022年。

《乡村的历史名人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安顺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

《构建藏羌彝走廊研究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17日第6版。

《数智时代的民歌传承与传播——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为例》,《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

《“物”的流动与乡村振兴——基于黔东南控拜的案例分析》,《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21年第6期。

《藏羌彝走廊研究综述》,《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从村寨关系网络思考乡村振兴——基于一个村寨的田野调查分析》,《安顺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巫术与祈福:黔中苗族打“媒拉”仪式的田野调查研究》,《文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宗教人类学视阈下彝族虎图腾研究》,《红河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媒拉”仪式象征体系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黔中背牌苗丧葬祭祀仪式灵魂观研究》,《怀化学院学报》,2018年第12期。

《向天坟与彝族人观研究》,《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

《因彝成名:贵州威宁自治县地名特点研究》,《安顺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二、主持项目

(一)纵向项目

1.长征时期四川少数民族红色民歌的革命精神研究(HSWL24Y04),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红色文旅研究中心,2024.06—至今,在研。

2.宣汉土家族刺绣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2023YB11),达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24.03—至今,在研。

3.近40年来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BSYB22-08),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项目,2022年,已结题。

4.口头智慧: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研究(DFWH2021-026),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一般项目,2021年,已结题。

5.藏羌彝走廊自我“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XNZZSH2109),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中心青年项目,2021年,已结题。

6.历史名人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旅发展影响——以武则天为研究对象(SCWZT-2021-16),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武则天研究中心一般项目,2021年,已结题。

7.脱贫攻坚后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传承——以四川省和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2021SYYXSB09),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21年,已结题。

(二)横向项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证研究,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专项调研项目,2018年,已结题。

三、著作

《精“碉”细琢:藏羌碉楼营造技艺》(合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4年。

编辑:中华传统文化学院